德國的情況也是如此。這是一個值得尊敬但極度狂熱的國家。它正好選出慷慨、不狂熱、國家觀念非常膚淺的人作為代表。他就是歌德。德國由歌德代表。法國還沒有選出能代表自己的作家,人們更喜歡雨果。毫無疑問,我非常尊敬雨果,但是雨果不是典型的法國人。他可以說是在法國的外國人。雨果不斷的比喻和華麗的語調表明他不是典型的法國人。更驚人的例子可以說是西班牙。西班牙本該以維加、卡爾德隆和克洛維圖為代表,但事實并非如此。它以塞萬提斯為代表。塞萬提斯是宗教迫害時期的人,但他的態度溫和寬容,可以說他沒有西班牙人的美德,也沒有西班牙人的惡習。好像每個國家都想代表與眾不同的人來彌補自己的不足,彌補自己的缺陷。(莎士比亞)。
我們應該選擇薩米恩托的《法昂多》作為國書,但是我們沒有這樣做。 我們有戰爭的歷史,劍影的歷史,所以以描寫逃兵的史詩《馬丁菲耶羅》為代表。 這本書被選中是有理由的,但你不能想象我們的歷史代表著征服這種荒原的逃兵嗎? 但實際上,似乎所有國家都感受到了這一必要性。 關于書的問題,很多作家都有輝煌的論述,我想談談其中的幾個作家。 首先談談蒙特尼。 在他關于某本書的論文中,有一句至理名言是如果我不感興趣就不用筆。 蒙田認為強制讀書是錯誤的觀念,他說讀書時如果看到難解的章節,就會放下書,以讀書為樂。
我記得很多年前有人就什么是繪畫進行了民意調查。 人們問我姐姐若拉時,她說:“繪畫是用形狀和顏色給人帶來喜悅的藝術。 可以說文學也是給人帶來喜悅的形式。 如果我們讀的書晦澀難懂,書的作者就失敗了。 因此,我認為喬伊斯這樣的作家根本失敗了。 因為讀他的書很不容易。
讀書不應該花很大的力氣,一辛苦就不舒服。 我覺得蒙田說得很有道理。 他還列舉了幾個他喜歡的作者。 他說關于維吉爾,《農事詩》和《伊尼特》,他喜歡前者,但我喜歡后者。 但這并不重要。 蒙田說談書總是很熱情,看書很期待,但有憂郁的感覺。
愛默生的看法和蒙特尼大不相同。 他對書也作了重要的論述。 在一次講座中,他說圖書的館是魔法陳列廳。 大廳里睡得像魔一樣。 等待用咒語從睡眠中解放出來。 我們必須打開書。 那時,他們會醒來。 他還說,讀書可以讓我們和人類優秀分子在一起,但我們不能只聽他們的話。 我說最好也看看書評。
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文學哲學系當過20多年英國文學教授。 我經常告誡我的學生們不要讀參考書。 不僅僅是評論,也請仔細閱讀原典。 讀原作他們可能不太清楚,但他們聽到某作家的聲音,不太高興。 我認為一位作者最重要的是他的音調,一本書最重要的是作者的聲音,它的聲音通過書傳到了我們的耳朵里。
我人生的一部分時間是在讀書中度過的。 我以為讀書是一種樂趣,另一種小樂趣是寫詩。 我們稱之為創作。 這是一個將我們對閱讀的回憶和遺忘相結合的過程。
愛默生和蒙田都主張只應該讀讓我們開心的東西,他們認為讀書是幸福的。 我們對日本寄予很大的期待。 我一貫主張反復閱讀。 我認為反復閱讀比只讀一次更重要。 當然,反復閱讀必須以初次閱讀為前提。 我真的是這樣著迷。 這樣說有點感情用事。 當然,我們不想太興奮。 我只是告訴你們自己心里的話。 我不是在對所有人說話。 因為“所有人”是抽象的概念,所有人都很具體。
我還沒有把自己當成盲人。 我繼續買書,把書堆在家里。 前幾天,我收到布洛克出版社寄來的一九六年出版的百科全書,感覺這本書在我家,我覺得這很幸福。 這個字體智能化的百科全書在我家。 只是,我不會讀。 里面有很多看不見的地圖和插圖。 盡管如此,這本書總是在我家。 我感覺到了書對我親切的魅力。 我認為書是我們人類得以幸福的手段之一。
有人在談論書的消失,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。 可以談論書和報紙、唱片的區別。 其區別在于,一張報紙很快就會忘記,一張唱片就會忘記。 因為那是比較機械的東西,沒有正經的內容。 但是,讀一本書可以讓你永遠不忘。 正如書中關于神圣概念——的《古蘭經》、《圣經》、《吠陀經》所述,關于吠陀是如何創造世界的看法3354可能已經過時了。 但是,書仍然有我們試圖不讓它失去的神圣之物。 人們拿起書來,打開它本身就有美學意義。 讓語言躺在書里,僵硬象征符號又有什么意義呢? 沒有任何意義。 如果我們打不開它,書有什么用呢? 那只不過是卷紙或卷皮。 但是,我們去讀那個的話,會出現新奇的東西,每次讀都會有。
赫拉特說:“我多次引用?!?任何人都不能兩次進入同一條河流,是因為河水在不斷地更換。 我們并不比河水的變化小。 每次我們讀書,書也在改變著詞的意思。 另外,每本書都充滿了過去的時間的意義。 我剛才說不同意看書評,現在想對自己反旗。 哈姆雷特已經不是莎士比亞17世紀初做的哈姆雷特,而是科爾維特、歌德、布萊德利寫的哈姆雷特。 這個人物被重新成形了。 堂吉訶德的情況也是如此,勒讓德和馬丁內斯埃斯特拉達的命運也是如此,《馬丁菲耶羅》也已經不是以前的《馬丁菲耶羅》了。 因為讀者不斷豐富書的內容。
我們讀一本古書的時候,好像看到了從書完成之日起過去的所有歲月,我們自己也看到了。(威廉莎士比亞,《哈姆雷特》)因此,有必要表達對書的崇敬。有些書有很多錯誤,但我們可能不同意作者的看法,但他總是包含神圣的、值得尊敬的東西。(威廉莎士比亞,《哈姆雷特》,《讀書》)對于書,我們不能迷信,但我們確實想從中找到幸福,獲得智慧。